首页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药与中兽医结合在畜禽疾病诊治的应用(下)
发布时间:2021-04-30

在治疗肺脏疾病的时候,应该说治疗咳喘是非常困难的,在上篇我们已经论述了干咳和持久性剧烈咳嗽,这两种咳在肺的上部,也就是说支气管的病变,而咳喘或者说单一个“喘”字,它代表着整个肺脏的整体病变。也可能肾脏也有问题,因为肾主纳气,“肾不纳气,则喘息”。特别是干咳或剧烈咳嗽转化为以喘为主要症状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单是肺脏的疾病,胸膜也有炎症,胸膜与胸腔肺脏可能有粘连的地方,肾脏也受到了疾病的损害,当肾脏受到损害,肾功能下降的时候,可能会以喘为主要症状。

这时病猪会出现,体温低于常温一下,因为肾阳虚弱,命门相火下降,所以体温下降。皮肤发白或发暗,常卧地不起,症状腹式呼吸为主。此时的疾病已经伤害到脏腑和气血,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肾为气之根,所以病畜会出现水肿或脱水的现象,动时还会张口喘气,强行运动可能会出现休克的症状,出现这样的症状,不管用什么药,治疗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脾脏的生理: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主肌肉与四肢,脾开窍于口,脾主水谷的运化,口腔是摄入的门户,与食欲有直接的联系,故巜灵枢,脉度篇》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若脾失健运,家畜可产生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口为脾窍,唇是脾的外应,脾者外应于唇,唇即舌涎,涎即润其肉,这就是说口唇可以反映出脾主运化功能的盛衰,若脾气健运,食欲旺盛,肌肉营养充足,则口唇鲜明光润如桃花色,四肢健壮,灵活有力。否则脾不健运,脾气衰弱,则食欲不振,营养不佳,口唇淡白无光,脾有湿热,则可见口唇红肿,脾经热毒上攻,则口唇生疮。

中医理论说: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乃后天之本,又说脾是脏中之母。机体在后天之生命的运行所需要的能量营养,全部来源于胃消化脾运化的过程,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运化水谷精微,所以当脾脏的运化功能失常的时候,胃就会出现胀满,消化不良,不思饮食,泄泻,精神倦怠。体质消瘦,营养不良,第二是运化水湿,若脾脏运化功能失常,同时水液得不到代谢,也会出现腹水,肌肤水肿,大量的水湿聚集脾脏还可成为痰饮。

在治疗脾脏疾患时,中兽医的理论发则是:健脾和胃,利湿化痰,或理气健胃,助阳醒脾。

另外脾脏还是体内最大免疫器官,70%的淋巴细胞在脾脏,它具有免疫,调解血容量,吞噬衰老的血细胞,储存血液与造血等功能,所以脾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是决定机体的免疫力和健康的基础。

肝脏的功能在五脏中尤为重要,肝藏血,肝主疏泄,指肝脏具有疏通开泄的功能,肝气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肝气疏泄是保持精神活动正常,血流畅通的必要条件,肝气疏泄,还包括树立三焦通调水液升降道路的作用,肝主筋,主爪。

肝开窍于目,目主视觉,有经脉与肝联系,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肝血的滋养,《内经,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这充分说明肝脏外应于目,目即生泪,泪即润其眼,。若肝血不足,双目则发生慢性干燥及夜盲等症,而肝火太盛,则可引起眼泡红肿,晴生翳膜等症,《安骥集,碎金五脏论》中指出,“肝盛目赤饶眵泪,肝热晴昏翳膜生,肝风眼暗生碧晕,肝冷流泪水泠泠。"

五脏无论是在生理情况下,还是病理情况下,都是相互影响的,在中医理论指导治疗疾病的同时,应按照照五脏同调的基础治疗理念,中兽医五脏论说:“肺脏有病传肝,金克木者病难痊,肝脏有病木克土,脾不生化血无源"。意思是说在治疗肝脏疾病的时候,要注意清肺润肺,因为肝的疏泄功能,要靠肺气的推动,同时也应该助推脾脏的运化功能,补脾阳助消化以利肝胆,肝脏和胆在脏腑关系中属于表里关系,所以在治疗肝脏疾病的同时,主要以保肝利胆为治疗原则。

在五脏中,肾脏的生理功能相比其余的脏腑,他负担着机体的主要生命源,在正常生理也是肩负着多方面的功能,肾脏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个,肾脏与膀胱相表里,它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命门相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主二阴,司二便。开窍于耳,鉴于肾脏多种的生理功能,故称肾脏为先天之本。

肾开窍于耳,司二阴,耳为肾的外窍,司听觉,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若肾精不足,可引起耳鸣,听力减退等症。故有:“肾壅耳聋难听事,肾虚耳似听蝉鸣。"

肾的上窍是耳,下窍是二阴。二阴及前阴和后阴,前阴有排尿及生殖作用,后阴有排粪便的功能,这些功能都与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机体的生殖机能便为肾所主,排尿虽然在膀胱,但是要依赖肾阳的气化,粪便的排泄虽然通过后阴,也要受肾阳温煦的影响,。在兽医临床上可以遇到有的病畜,由于肾阳不足,阳虚火衰,而引起粪便秘结,或因脾肾阳虚而导致粪便溏泄,此外,肾阳不足,也可引起尿频,阳痿等症。

肾脏为先天之本,肾的生理功能十分强大,应该说五脏六腑所有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疾病都或多或少与肾脏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上文,我们已经论述过肾藏精,主水,主骨,生髓,通脑外窍于耳,主命门相火,为气之根,主二阴司二便,通过这些正常的肾脏生理功能,我们不难看出,整个机体的脏腑组织其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都与肾脏息息相关。

中医有句话说的好:“阴阳双虚命一线,肾脏出血无生还"。意思是说肾脏肩负着机体的阴阳平衡,在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时候,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阴阳平衡,身健体康。水谷入胃,需要肾阳温煦,助胃腐熟打磨食物,以利消化,水谷之湿,上升脾脏,脾脏运化之功又赖于肾阳的补充,若脾阳虚弱,机体可患脾肾阳虚证,则体内气血虚弱,机体会出现肢体寒冷,手脚发凉,虚弱多病,治疗此种病例,应补肾填精,回阳救逆,补脾益肾。中药多用温补性的药物。

若肾不纳气,也会出现喘气的症状,中医理论说:“肺主气,而肾为气之根,肾主水,而肺为上水之源"。可见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与肾脏也是有关联的,经肺脏排出的浊液,需要下排与肾脏,再有肾阳的温煦气化与转化分别变成浊中之清的津液和尿液。然后再上传肺脏与下排于膀胱。所以在治疗肾脏积水和肾盂肾炎的同时,也要清肺和宣肺,以助肾脏排水利尿。预防和治疗肌肤水肿和腹腔积水。

肾脏和心脏在体内各自担负着水与火的供应,在五脏属性中心主火,而肾主水,在正常生理运动中,心火不断下降,以资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同时肾水也不断上济于心,以资心阴,共同濡养心阳,使心火不能独亢,以防心火独亢,灼烧肝肺。

通过以上对五脏正常生理功能的简述,以及在病理情况下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和转归,是受五脏的正常生理影响的,五脏的正常生理运动和疾病发生的转归也能从外部的五官判断出来,无论是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还是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五脏正常生理运动,是决定着机体是否健康的基本条件,在机体感染疾病的同时,症状的轻重,也是由五脏是否正常而决定的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所以我们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时候,以调五脏,五脏藏而不泄,通六脏,六腑泄而不藏为原则。五脏的正常生理运动是我们鉴别疾病的重要依据,这也是前文所提到的,观其外,知其内,而知其内,才能观其外的理论依据。

了解了五脏与外用五官的经络关系,还应该了解五脏与五腑的表里关系,五脏与五腑在机体正常生理运动的情况下,是各自向为表里关系的,如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首先来看一下脾与胃表里关系在正常生理与病理有哪些变化。在正常生理活动中,胃主纳,脾主化,胃为下降,脾为上升。水和食物进入胃内,在胃液,消化酶,胆汁的熟腐打磨后分为两种物质,一种是水谷之湿,一种是水谷精微。水谷之湿上升脾脏经脾阳作用化血液,再通过脾的运化功能以及三焦的通道分别气化到肺脏和心脏。如脾运化功能失常,则家畜岀现泄泻症状。水谷精微则下降小肠,小肠再消化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毛细血管以及三焦的气化功能散布脏腑组织润泽全身。如胃下降功能失常,水谷精徽不能下降小肠,家畜则会出现呕吐的症状。这种病理现象就是:“脾不上升则泄泻,胃不下降则呕吐"的脾胃不和之症。

肝与胆的正常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胆附于肝脏之内,肝主疏泄,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汁,即胆汁,因此,胆有储藏与分泌胆汁的功能,在正常生理运动中,肝和胆对消化功能也有影响,在病理情况下,也是互为影响的,例如: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造成胆道不利排泄胆汁受阻,如果胆有病,排泄胆汁不利,也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闷肋疼,口苦口臭,等肝郁病症。所以临床上在治疗肝病或胆病的时候,往往都是保肝利胆,戓肝胆同治方案。

心与小肠属表里关系,在生理运动中与病理变化中,也是相互影响的,在生理情况下,心气正常,利于气血的补充,小肠才能发挥分别清浊的功能,小肠功能正常,又有助于心气的正常活动,在病理情况下,若小肠有热,顺经脉上熏于心,则可引起口舌糜烂,反之,若心经有热,由经脉下行于小肠,,则可引起尿赤短,排尿涩疼,等小肠湿热的病症。治疗宜清湿热,通便利尿,湿热随尿液排出。

肺与大肠,存在着表里关系,在生理情况下,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而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和顺,在病理情况下,假若肺气不畅,失去了舒降之功能,大肠则会出现大便秘结,反之,若大肠有火,传导受阻大便秘结,也会引起肺气不畅,病畜会出现气喘咳嗽,在临床治疗上,肺脏有湿热症状的时候,要泄大肠的实火,这样可以使肺脏实热由大肠下泄,反之,大肠出现大便秘结,也可以通过宣通肺气以通利大肠的气机。

肾脏与膀胱,互为表里,肾主水液,膀胱有排泄尿液的功能,两者共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肾气有助膀胱气化津液以及膀胱开合的功能,来约束尿液的作用,若肾气不足,失去了约束尿液以及膀胱开合的作用,可引起多尿以及小便失禁等症,反之,若肾气充足,肾阳旺盛,膀胱开合有度,就可以维持体内水液的正常代谢。

五脏与五腑在正常生理运动是相互影响的,但是在疾病的过程中,也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在观察诊断和治疗五脏疾病,同时也要关注他所对应的表里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的诊断疾病,才能做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免责申明:本网站所发资料由技术老师提供,用于供给大家学习、交流,做公益性分享。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为您和您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疫苗、禽药、兽药产品解决方案!